晋击天下 第153节
??随后又对那日在宴会之中,对自己示好的士族和官吏,皆予以重用,以笼络人心。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经营之后,蜀中的局面逐步稳定,各种反对势力虽然仍然存在,但终究不敢轻易冒头。 ??此后,周抚又宣布了推行东晋皇帝司马衍颁布的“壬辰诏书”的内容,禁止世家豪族将山川大泽私有化。 ??由于壬辰诏书对世家豪族们原有占有的山川大泽予以认定,只是限制其对新的山川大泽私自占有,同时规定士民和黔首皆可占有一定面积的山地,并没对蜀中的士族们产生较大的冲击。 ??毕竟川中之地,最多的就是山地,然而却也长不出什么东西来。而且自当年李特入川之后,川中历经数十年的战乱,人口锐减。虽然经李流治理之后,逐渐有所恢复,但依旧是地广人稀,尤其是山地更为众多。所以众士族对士民和百姓可占山地之事,并无太大意见。 ??在推行壬辰诏书的同时,周抚又请司马珂协助,自江南诸州之地,调来土豆种和红薯种各百万斤,以在川蜀之地种植。 ??蜀中多山地,不宜栽种庄稼,但是极其适合栽种土豆和红薯,如此一来便可解决百姓的口粮。有了粮食,便可鼓励百姓多生多育,增长人口,恢复昔日天府之国的繁荣。 ??在周抚将壬辰诏书的规定推行了一个多月,等到川中士族们都接受了这个看起来跟他们利益冲突不大的规定之后,司马珂的土豆种和红薯种,也自长江逆流而上,抵达成都城。 ??周抚便下令诸郡驻军约三万余人,在城外屯地,种植土豆和红薯。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便栽种了七八千亩地。 ??这年的夏天,第一批高产土豆和红薯,终于到了丰收的季节。 ??益州各郡城的城外,那些绿油油的土豆地和红薯地,到了收获的时候。川中之地,似乎比江南更适合栽种此两物,合计足足挖出来了土豆和红薯各近三千万斤。 ??这次,周抚按照司马珂的授意,不再仰仗司马珂,由他自己亲自出面组织了一场盛大的宴会,宴请州府的官员和士族们,而司马珂和桓温仅作为贵宾参加。 ??席间的菜肴,便有土豆烧肉和烤红薯,如同当初的豆芽、豆腐和蒸馏酒一般,再次获得了益州官员和士族们的赞叹。 ??周抚借机在席间向众益州官员和士族们介绍了土豆和红薯高产及不占良田的特点,引得在场的益州本土的宾客们的欢呼。 ??以这场宴会为契机,周抚开始在益州全面推广种植土豆和红薯,也借着这两种高产的粮种,获得了许多士族的支持。 ??司马珂见得周抚,基本上稳定了益州的局面,终于松了一口气,开始做好回师江南的准备。 ??就在司马珂令众北府兵将士整点行装,做好各种交接工作,准备乘舟顺江而下,回师京口的时候,周抚却向他禀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 ??近期来,原本收编自李寿麾下的益州兵马,屡屡告假,一旦不允,便成群结队的闹事,令周抚为之焦头烂额。 ??因为这些告假的将士,竟然有两三千人之多,即占了原益州兵马的两三成,所谓法不责众,跟随周抚而来的将领们,也是极其为难。 ??经过细查之后,司马珂才发现,这些告假的将士,居然都是天师道教徒。 ??近期来天师道屡屡组织各种不同级别的聚会,牵连到每一个天师道的教众,故此军中的天师道教众,也屡屡因聚会而告假。 ??司马珂得此消息之后,不禁勃然大怒。 ??自己尚未离开,范贲这个川蜀的地头蛇,便开始向益州刺史周抚示威了。 ??他想起历史上的范贲,正是不服周抚这个来自江南的益州刺史的统治,率众叛乱,自立为帝,经过周抚和朱焘两人才合力攻灭。 ??看来此人的狼子野心,始终是不会改的…… ??司马珂依旧不动声色的准备撤离工作,终于在这年农历六月初,率着一万多兵马,自岷江顺江而下,回师京口。 ??离开成都之日,周抚亲自率成都城中的官员和百姓,欢送到城外十里之外才回。 ??然而,司马珂带走了北府兵,却留下了虞啸父和三百藤甲军精兵,继续协助周抚稳定蜀中的局面。 ??在司马珂大军离开成都的半个月之后,城中的范府,突然遭遇了巨大的变故。 ??月黑风高之夜,一群来自地狱的“鬼兵”,刀枪不入,发出厉鬼的凄厉叫声,夜袭了范府,将范府满门的子弟,杀了个干干净净,护府的私兵,也全部被斩杀。 ??而益州大中正范贲本人,更是被乱刀分尸,惨不忍睹。 ??成都城中四处传言,说是范贲屡屡行妖异之事惑众,惹怒了真正的鬼怪,故遭此劫难。 ??范贲一死,天师道教便遭到了官府的打压,又因群龙无首,逐渐衰弱。 ??此后,川中之地的土豆和红薯接连两季大丰收,解决了川中百姓的口粮问题,使得周抚的声望日隆,各世家大族也开始全力支持周抚。 ??益州的局势,也终于彻底的安定了下来,便显露出欣欣向荣的迹象。 ??第242章 万民敬仰 ??公元338年,咸康四年。 ??这一年,苻坚出生。 ??这一年,拓跋部首领什翼犍建立代国政权,即代王位,建都于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设官分职,制定刑法,国家机构逐步完备,代国逐渐强大起来。 ??这一年,后赵在对前燕的战争之中,屡屡受挫。曾经被司马珂打得灰头土脸的少年冉闵终于大放异彩,在对前燕的昌黎大战,后赵诸军尽溃,唯游击将军冉闵三千汉军独全。 ??这一年,前燕慕容皝尽得段辽之众,灭段辽,也日益强大。 ??这一年,蜀中之地正式回归大晋版图,司马珂派周抚镇蜀地。 ??…… ??早在司马珂回师京口的数月之前,建康城便已得知司马珂攻占成都之事,再一次朝野震动。 ??对于孙绰等名士来说,又是一通大书特书,为司马珂歌功颂德的机会。 ??而对于建康城中的百姓和士民来说,他们听了太多的关于这个少年宗室的传说,很多事迹已经由传说变成了传奇,又增加了茶余饭后的谈资。而且对于江南的百姓来说,有这么一个百战百胜的神将在,就不用担心胡虏南下劫掠的事情,心中也颇为安心。 ??经过壬辰诏书推广之后,百姓手中虽然良田不多,但是都有了自己的山地,可以栽种土豆和红薯,至少可以填饱肚子,很多人已经觉得很满足了,唯一担心的便是胡虏南下,破坏这难得的安定和满足感。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司马珂的声望,在黔首和士民之间,已是如日中天。 ??只是,在这个时期,东晋占主导的势力还是士族。 ??对于司马珂攻取川蜀之事,南北士族并非全部为其唱赞歌。 ??以陆玩为首江东士族,以及与司马珂交好的士族诸如褚氏、谢氏、纪氏、荀氏等士族自然是欢欣鼓舞。 ??但是还是有大部分北方士族,认为司马珂的声望过高,功劳太大,便将难以控制,迟早会打破朝廷之中难得的和谐局势。 ??更有甚者,提出司马珂功高震主,必然成为大患,应削其兵权。 ??只是,郗鉴、何充和陆玩等三公,乃至小皇帝司马衍,都是偏向司马珂的,这些北方士族纵然心中有各种意见,终究搬不到台面上去。 ??司马珂回师京口的路上时,司马衍和郗鉴,在为大晋收复益州而欣喜的同时,也在为他的封赏而头疼。 ??收复蜀中之地,如同开疆拓土,不可不封。幸得三公早就留了一手,司马珂的王爵便从县王晋升到郡王,恢复了其祖父司马羕时期的西阳郡王的封爵。 ??而对于司马珂的官职,司马衍的意思原本是想拜其为大司马,都督中外军事,但是又遭到了三公的反对。三公的意见是加爵不加官。 ??原因只有一个,司马珂升迁得太快了,若不悠着点封赏,便会出现无爵可晋,无官可加的局面。 ??司马衍终究感觉只升爵位差了点什么,又追赐司马珂班剑四十人的待遇。 ??所谓班剑,就是手持装饰华美的武士,跟随在身后,而在晋时还持的是木剑,主要是用来显摆排场,以示荣耀。班剑武士,主要赏赐有功之臣。 ??在回师途中,接到朝廷诏令的司马珂,回书拒绝了班剑四十人的待遇,那玩意虽然能装逼,但是对于他来说,就是个累赘,毫无意义。而且过于张扬,反而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在朝廷对他封赏之后,他也照例对此战的功臣之将,予以请功封赏。 ??桓温由都亭侯晋封为都乡侯,食邑八百户。 ??晋封虞啸父为舒县子。 ??晋封顾会为广阳子。 ??晋封殷浩为乌程伯。 ??晋封李颜为丘县伯。 ??其余有功将士,皆予以封赏。 ??……………… ??司马珂率舟师顺江而下,进入荆州之后,看到的则是一片繁华的景象。 ??江南之地,到处都是绿油油的一片,除了栽种在良田里的水稻,更多的是绿色则是土豆苗和红薯苗。 ??经过一年三季的栽种和推广,老百姓更喜欢种植土豆和红薯,原本作为主粮的水稻反而沦落为次要农作物。 ??没办法,土豆和红薯的产量实在太高了。 ??这两种农作物对于这个时代的百姓来说,简直就是天赐的救命之物。而且由于土豆比起红薯更适合作为主粮,所以种植土豆的更多一些。 ??土豆生长期短,一年能种三季,对土地的要求也不高,平地能种,山上也能种,更重要的是产量高,一亩地,就算打理得不好能产五六千斤土豆,而水稻则只不过百余斤。 ??若是遇到大旱,水稻的产量则更少甚至颗粒无收,而土豆抗旱性远远强于小麦。算起来即便是风调雨顺之年,种水稻一亩地一年的收成才一百三四十斤,而种土豆一年能产两万斤,简直就是天差地远。 ??按照司马珂的说法,现在的百姓生活富裕了,很多百姓都一天吃三顿了,早上吃烤红薯,中午吃土豆,晚上吃马铃薯,很多人晚上还要来一顿洋芋做宵夜。 ??不过这只是司马珂的说法,土豆在这个时代统一被称为仙豆,而红薯被称为仙薯。 ??只有那些稍稍有点家底的百姓,才会用稻米用来搭配和调整食物结构,而对于大部分普通百姓来说都是吃几天土豆和红薯,才偶尔吃一顿米饭来改变食物的单一性。 ??总体来说,除了那些天生懒惰的二流子,江南之地绝大部分的百姓,肚子的问题还是解决了。 ??仅此一项,司马珂的声望便在民间,便如同神一般的存在。 ??……………… ??回到京口之后,凯旋的北府神策军,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谢尚、夏侯长等人亲率数万将士在京口渡口迎接西征归来的舟师。 ??一时之间,整个京口都沸腾了起来,既为了迎接自家的儿郎大胜归来,更为了迎接那被京口之民奉若神明的西阳郡王、大将军司马珂。 ??京口之地,乃北面流人聚居最多之地,这些被迫背井离乡的流民,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回归故地,北伐的呼声极高。 ??然而,东晋朝廷偏安江南,那些北方士族也在江南扎根,安享富贵,很少有人真心实意的想北伐。即使有,也是孤掌难鸣。 ??自祖逖北伐失败之后,北伐便只是个政治正确的口号而已,再也没有人真正能横空出世,强势北上。直到司马珂出现,京口之民才真正看到了希望。 ??众人皆知,西征既是为北伐解除后顾之忧,也是为北伐练兵。北伐之后,便是西征。 ??如今,他们心目中的战神司马珂果然仅仅花数月的时间,便打下了成汉,不但解决了日后北伐的后顾之忧,而且再一次证明其攻无不胜、战无不克的神将之姿,叫京口百姓如何不欢欣鼓舞。 ??数以万计的军民,齐齐挤在京口渡口,一个个翘首朝西北方向望去,满脸焦急的神色。 ??终于水天之际,涌起一片黑影,如同乌云一般,漫江而来。 ??“来了!” ??渡口附近的人群,顿时发出一阵欢呼声。 ??随后,黑压压的一片船只,伴随着如同滚雷一般的划水声,顺江而来很快便遮蔽了整个江面,往京口渡口而来。 ??呜呜呜~ ??渡口上的晋军,在谢尚和夏侯长的号令下,率先吹响了号角声,那苍凉而悠远的号角声连绵而起,直冲天际。 ??远处的船队,也见到了这边欢迎的人群,听到了迎接的号角声,也跟着吹响了号角。